警惕!网上招聘网站的陷阱

2024-11-09 03:11:44

一、刷单陷阱案例频现

图片34.jpg

近期,网上招聘刷单骗局屡见不鲜,众多求职者深受其害。李先生在求职软件收到应聘信息,下载“JD”App进行培训后,被一步步诱导进行认购任务,最终被骗近 5 万元。博罗的吴女士通过“猎聘”APP求职,陷入“刷单”骗局,被骗 60 多万元。她本想换个工作,却被自称广州启航进出口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以高薪职位吸引,添加人事微信后下载“大众”APP进行考核任务,前期尝到甜头后,在骗子的诱导下不断转账,最终损失惨重。市民小黄心急找工作,被虚假网上招聘信息诱导为对方“刷单”,将积蓄转入诈骗账户,所幸杨浦公安分局中原路派出所民警及时出手劝阻。还有南京的杨女士,网上发布求职简历后接到自称某公司客服电话,称有给主播打赏的工作可赚大钱。她下载 APP 做任务成功收到返利后,被要求垫付打赏资金以获取更多报酬,转账 13750 元后未收到返利,才意识到被骗报警。这些案例中,骗子的诈骗手段如出一辙,先以高薪职位或轻松赚钱的任务吸引求职者,通过发放小额任务单并立即返款骗取受害人信任,然后逐渐提高任务支付额度,一旦受害人开始大额投入,便以各种借口拒绝返款,要求继续做任务,让受害人陷入“一直做任务,一直在支付,却永远得不到返利”的陷阱。

二、招聘真假如何辨别

(一)来源渠道要谨慎求职时,信息的来源渠道至关重要。要善于利用权威、可靠的正规媒体和网络平台,如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聘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官方渠道获取求职信息,或借助百度信用查询等工具查询用工单位基本情况。对于街头各类“小广告”“牛皮癣”类招工广告,尤其是那些以高薪为噱头的广告需格外警惕,谨防落入陷阱。正规的就业招聘信息通常会明确交代单位名称、所需岗位、用工要求、地址等具体内容,而虚假就业信息往往以高薪为诱饵,对单位、岗位等内容一笔带过。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有具体工种的工资指导价格,求职者可查询参考,对招聘信息中过高或过低的工资价格都应谨慎对待。

(二)熟悉当地情况

求职者应尽量熟悉当地基本情况,可以翻阅介绍资料、向熟人询问或通过百度查询。对有吸引力的招工广告,可约老乡或朋友到现场探查,留意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周围环境以及工作现场是否安全卫生、企业是否有营业执照、是否能够自由出入等情况。多方面了解应聘单位,能有效辨别招聘信息的真假。

(三)保护个人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遇到以各种理由“保存”身份证及其他证件的雇主,求职者一定要小心。用人单位扣押证件是不合法的行为,若遇到此类情况,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四)避免交纳费用

求职者不要轻易交纳求职费用。在一些非正规职介所里,收费项目繁多,如报名费、体检费、抵押金等。求职时要查看职介所的相关资质,确认是否有人力资源许可证,尽量去正规的人才市场。要弄清职介的缴费标准和规定,有权拒绝各种不合理收费。有些私人职业介绍所花言巧语收取定金、介绍费和手续费后卷款而逃,所以求职者需谨慎。

(五)防范入职陷阱

在求职或面试过程中,若遇到以各种理由让缴纳“入职押金”或临时“保管”手机、钱物的情况,求职者需要仔细甄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三、防范刷单诈骗技巧

(一)加强自身防骗意识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防骗意识。可以通过学习网上的各种案例和防骗手段来提高警惕。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刷单诈骗案例,像小黄这样被虚假网上招聘信息诱导刷单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我们要慎护隐私,不要在网上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内容。犯罪嫌疑人可能会通过植入木马窃取个人账号信息,从而实施诈骗。此外,我们还要慎贪小利,对于那些声称高佣金、虚拟单、直接发送链接来进行刷排名的任务,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古人云:“贪小便宜吃大亏。”我们要时刻牢记这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那些吹嘘得天花乱坠的说法,最好绕道而行。

(二)警惕高回报陷阱

求职者一定要对高回报的刷单任务保持高度警惕。一般来说,高佣金的刷单任务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据统计,在各类诈骗警情中,刷单诈骗发案量最高,达到各类警情总数的四成,且女性在刷单返利类诈骗中占比较高,达到总数的 61%。骗子通常会以高佣金为诱饵,吸引求职者上钩。他们会承诺高额回报,声称“足不出户日赚百元,月入过万只需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即可”。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陷阱。我们要拒绝各类虚拟单,如话费、Q 币、游戏点卡等充值卡,以及各类看不到实物的订单。这些虚拟单不经过淘宝交易,一旦被骗,很难追回损失。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要求有大量流动资金的任务,骗子往往会以各种理由让求职者先垫付资金,然后消失不见。

(三)养成良好习惯

为了预防刷单诈骗,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养成收到本金和佣金后再拆快递的习惯。商家承诺时间过 24 小时不返款,应速度去商城退款,越早越好。这样可以避免在未收到返款的情况下,已经签收了商品,导致损失无法挽回。其次,禁止透露手机验证码和任何密码。手机验证码和密码是我们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透露给他人,可能会导致账户被盗,资金损失。此外,我们还要禁做新店收货好评返本金单,禁做改地址单,避免陷入骗子的陷阱。总之,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有效预防刷单诈骗。

四、警方行动与提醒

(一)警方打击诈骗

杨浦公安分局中原路派出所等警方在打击诈骗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行动。在预警劝阻方面,民警顾臻对潜在被害人小赵开展反诈劝阻,成功阻止其向不法分子转账,挽损 20 万元。小赵因收到短信点击链接下载 APP 后被诱导刷单,民警及时赶到避免了其财产进一步损失。此外,中原路派出所还成功劝阻了市民小黄的“招聘刷单”诈骗,为其挽回近 25 万元损失。在打击犯罪团伙方面,分局成功侦破多起利用电商平台漏洞制造虚假订单,套取电商补贴的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 40 余名,查证虚假订单近 3000 单,追赃涉案资金近 600 万元。在反诈宣传方面,警方在商圈、学校、社区和商务园区等地开展设摊宣传 150 余次,发放宣传资料 2 万余份,采用新闻媒体及网络平台同步直播、新媒体矩阵联动等方式开展全覆盖、立体化宣传,营造了全民参与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犯罪诈骗的良好氛围。

(二)警方温馨提醒

警方对应聘者给出了以下温馨提醒:应聘前,求职者应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公司,并通过工商部门官方网站查询企业的注册信息,以初步辨别企业真伪。招聘信息中出现的“专业不限”“月入过万”等字眼,多数为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应聘时一定要注意甄别。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费属于违法行为,凡是遇到涉及收取培训费、报名费、服装费的情况,应提高警惕,不要贸然向招工者提供的账号进行汇款、转账,不要轻易缴纳各种费用。在找工作时如遇招聘骗局,尽快拨打 110 报警处理。


声明:此篇为墨韵科技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 https://360jidan.com/news/4356.html
  • 网站建设
  • SEO
  • 信息流
  • 短视频
合作伙伴
在线留言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5879069746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