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03:11:23
短视频以其 “短平快” 的特点和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方式,在青少年中广受欢迎。《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新闻热点和历史、地理、文化等人文知识内容更吸引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最喜欢的短视频类型是幽默搞笑类,占比达 66.6%,其次是人文知识教育类,占比 52.8%。热点话题类、日常生活类、动漫游戏类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也不小。比较发现,吸引小学生的前五类短视频依次是幽默搞笑类、人文知识教育类、日常生活类、动漫游戏类、萌宠动物类;吸引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前五类短视频均是幽默搞笑类、人文知识教育类、热点话题类、日常生活类、动漫游戏类。可见,相较小学生,热点话题类短视频更吸引中学生。在吸引未成年人的短视频内容上,新闻热点位列首位,占比 44.8%,其次是历史、地理、文化等人文知识,占比 41.7%。接下来是舞蹈、音乐、绘画等才艺知识,介绍名校等的校园生活,航天航海、信息技术等科普知识,足球棋牌健身等运动休闲知识,占比都在三成以上。对于短视频的知识主播,未成年人最喜欢的是分享经验的普通成年人,占比 49.5%,其次是同龄学霸和大学生等哥哥姐姐们,分别占比 48.0% 和 47.6%。另外,教授或研究员、中小学教师、院士或科学家等均占比两成以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主播的喜好有所不同,小学生最喜欢同龄学霸的知识分享,中学生更喜欢成年人的分享。在短视频主播的风格类型上,未成年人最喜欢风趣幽默的主播,占比八成以上;其次是知识丰富的主播,占比 65.6%。此外,提供方便的主播和讲解高深与专业知识的主播类型也受到未成年人喜欢。
短视频的高度娱乐性容易让青少年沉迷其中,花费大量时间刷视频,从而忽略学习。据统计,沉迷短视频的青少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明显减少,学业成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会导致视力下降,还可能出现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良的坐姿习惯也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同时,过度沉迷短视频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烦躁等。
短视频平台上内容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低俗、暴力、不良的内容。这些内容容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一些短视频中宣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可能会让青少年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一些不良短视频中的网红为了直播带货故意造假、推销劣质产品欺骗消费者等行为,也可能误导青少年,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过度沉迷于短视频会让青少年过度依赖虚拟世界中的交流方式,而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他们可能会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甚至产生社交障碍。短视频平台上的 “网红” 文化也可能会让未成年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追求,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失落和焦虑。例如,一些青少年在短视频平台上追求高关注度、点赞量等 “社交成就”,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孤僻、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短视频平台上用户众多,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分子。他们可能会利用短视频平台对未成年人进行诈骗、骚扰、欺凌等不法行为。此外,未成年人在观看短视频时,也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从而引发网络安全问题。比如,一些青少年在短视频平台上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导致被不法分子盯上,遭受诈骗等损失。
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往往以快节奏、高刺激为主,这种信息轰炸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变得焦虑、易怒、缺乏耐心等。同时,过度追求虚拟世界的认同和满足感,也可能会让未成年人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例如,一些青少年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别人的精彩生活,对比自己的平淡生活,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对现实生活感到不满和焦虑。
2023 年,一款名为 “萝卜刀” 的玩具在青少年中迅速走红。萝卜刀是一款塑料仿刀玩具,因其外形酷似胡萝卜,且能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也被称为 “重力萝卜刀”。它有多种玩法,在短视频平台上,关于萝卜刀玩法的视频吸引了众多关注。在购物平台上,萝卜刀的销量惊人,有些商品的单月销量甚至达到了 10 万件以上。其售价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有塑料款、夜光款、铝合金款等不同类型。在中小学周边的文具店,萝卜刀被摆在显眼位置,价格在 5 元上下,成为畅销品。
然而,萝卜刀的流行也引发了诸多担忧。一方面,萝卜刀虽然是塑料材质,但部分款式尖头处相当硬,稍微用力就能插破白纸,甚至扎入苹果。这使得家长和老师们担心其存在安全隐患,孩子在玩耍时如果不注意力道,或者奔跑追逐时不慎摔倒,很容易伤到眼睛等身体脆弱部位。另一方面,一些小学老师表示,萝卜刀可以像刀一样捅出去,潜意识里可能会激发孩子的犯罪意识。当孩子在课间拿着这个尖刀跑来跑去,万一摔倒或者失控捅向同学们,安全隐患非常大。此外,在电商平台上,这些商品的宣传页面充斥着 “看谁不爽就刀一下”“我看谁敢不听话”“咔咔咔,看我刀了你” 等话术,许多家长担忧这种以暴力词汇和行为为卖点的宣传,可能会对孩子们产生不良的暗示。
自媒体在萝卜刀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炒作及影响作用。一些自媒体上关于 “萝卜刀可以插破白纸、扎进苹果”“现在玩萝卜刀,以后就会玩真刀” 等信息不断出现,还有 “境外恶势力” 等论调传播,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忧,也有一些网友表示 “多大点事”。部分传播学专家学者表示,事情发展至今,相关话题发酵,各种声音都有,其中可能存在着煽动情绪、恶意炒作的营销号,加剧家长的恐慌情绪,或者挑起两极观点的对立,最终演变为一场自媒体的狂欢闹剧。这也是需要警惕的 “危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都要保持冷静,情绪不要被 “拉着走”。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短视频的行为。如果家长整天沉迷于短视频,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短视频。例如,当孩子对某个短视频内容感兴趣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其中的利弊,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短视频的时间。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使用规则,明确每天使用短视频的时长,如每天不超过一小时。并且,家长要监督孩子遵守规则,确保孩子不会超时使用。在孩子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一起进行户外活动、看电影等,增强孩子的自律能力。
学校应积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一方面,大力推荐适宜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影像资料。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推荐具有教育意义、富有创意、能够启发思考的书籍和影像作品。例如,为小学生推荐《小王子》《夏洛的网》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地球脉动》等优秀纪录片;为中学生推荐《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著,以及《大国崛起》等历史题材的影像资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过精神充盈的文化生活。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分享会、科技竞赛、艺术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短视频中的有益内容,如科普知识、历史文化等,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短视频资源进行学习。
短视频平台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首先,要加强内容审核。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加大对低俗、暴力、不良内容的审查力度。可以借鉴 “明瞳” 内容安全的审核模式,构建 AI + 人审的完整体系,有效过滤涉黄、涉暴和涉政敏感等内容,综合准确率不断提升,同时实现违规内容自动封禁的功能。其次,完善青少年模式。增加青少年模式的密码复杂度,引入人脸识别等技术,防止青少年破解。丰富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池,针对青少年兴趣广泛、爱好多样的群体特点,分门别类地生产、推荐更多优质益智内容,如教育视频、科学实验、文学作品解读等,充分满足青少年的观看需求。
相关部门应协同治理短视频乱象。一方面,形成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机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例如,网信部门、文化部门、公安部门等可以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短视频平台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根据短视频内容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对短视频平台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平台,加大处罚力度,责令其整改;对于表现良好的平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支持,鼓励其持续优化内容和服务。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司法机关联动,完善网络治理机制。对于涉及违法犯罪的短视频内容,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通过多部门协同监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短视频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