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经营是电影出圈的核心抓手。通过官方号与明星号配合,能够沉淀用户和内容,持续带动全平台热度。片方可采用短视频阵地协同玩法,调动官方号、明星主创、达人、用户形成流量势能矩阵,助推热点内容登榜。例如电影《孤注一掷》官抖发布热梗短视频,融入挑战赛玩法,刺激大量 UGC 内容产生,配合明星主创的参与,扩大影片的用户基本盘。
同时,利用平台的互动优势,吸引用户围绕剧情自发创作内容。比如在《三十而已》里,用户自发创作出“谁是下一个林有有”等 UGC 内容,此外,由剧情所延伸出的#改写大结局#等话题也在抖音上源源不断地产生与发酵。剧集方面,《三十而已》抖音官方账号粉丝数 299 万,多条视频点赞量破百万。电影方面,《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利用“海报彩蛋”等预告片段,《八佰》在抖音推出#真实的八佰#等话题,同时借助多个影视 KOL 账号联动传播,相关视频基本都达到数十万到百万的点赞量。
影视剧作的短视频营销基本分成三种方式,第一是电影自己或明星主演在抖音开设账号,官方定期发布内容来维持相关热度;第二是与平台或票务官方合作,如“抖音电影”等联合宣传,扩大传播范围;第三则是与抖音快手红人合作,由大 V 在直播间或短视频里宣传各自的电影与综艺。各大影视方先利用官方账号在平台上发布电影预告片段,之后再利用用户的自发玩法与传播进行二次发酵。
抖音剧集指数的发布,为剧集宣发提供了新的助力。这个指数基于用户兴趣的真实表达,结合多项真实用户数据,构建起权威的剧集榜单指标体系。它打造了 To C 端的抖音影视榜和 To B 端的抖音内容合作平台,前者为用户提供高热内容推荐,后者则方便剧方查看一站式宣发。这相当于为短视频平台的剧集宣发提供了“度量衡”标准,既为用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又提高了短视频宣发的效率。
在“安思鹤广告节品牌创意营销”中,安思鹤是首个 AI 全流程打造的虚拟数字人,在第三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安思鹤担任青春好物节形象代言人,在生成式 AI 的加持下以极高的内容生产效率,助力茅台、卫龙、达利食品等 20 家品牌快速发布 AI 助力产出的定制海报,让品牌感受到了虚拟数字人在年轻化营销中的应用价值。
除了虚拟数字人与营销的结合外,在 AIGC 营销方面,元圆科技还通过 AI 短视频的形式助力众多品牌实现创新营销。例如在为杨国福定制的系列 AI 短视频中,“麻辣烫大师”这一角色正是由元圆科技为杨国福量身打造的,这一形象在视频中的呈现让大家感受到了“科技”“年轻”“有情怀”的杨国福,使得其品牌形象变得更为生动,让消费者对品牌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实验
郭帆启动“流浪地球短片集”,这一创意萌芽早在两年前,前身是搁浅了的《流浪地球 2》的映前营销策划。如今正式启动后,它承载了全新的使命,即测试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的可行性。郭帆给包括他在内的 14 位导演提出要求,制作过程中能用 AI 尽用 AI,争取能给《流浪地球 3》试出一些操作方案。
郭帆在美国进行了一趟特种兵式的考察之旅,从早到晚不停歇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进展,共拜访了 OPEN AI、Meta、谷歌、斯坦福等 19 家企业及高校研究机构。回到北京,郭帆及团队开始拆解具体的执行方向,持续关注并研发与“讲故事”相关的技术应用。以数字人为例,科幻已经照进现实,现在只需要演员录制一个几分钟的视频,就能用最新的 AI 技术自动生成数字人。再加上电影工业化相关的流程管理应用,即以剧本为数据库的全剧组协作方案。只要数字人+数字场景+工业流程这三个大方向的技术能够掌握,“不管未来电影变成什么样,我们都能讲故事”。